分項計畫四:藝科教研實踐計畫
(一)計畫目標與策略
本分項計畫為實踐藝術與科技之展演映論大舞臺,採取藝術科技實踐、前瞻教研中心、國際成果展演等策略來達成目標。本計畫包含文物維護研究中心、科技藝術實驗中心、聲響藝術實驗中心、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大臺北當代藝術計畫等五個子計畫,計畫成效呼應落實教學創新與品質、發展學校特色、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及提升高教公共性等教育部目標。本校於110年至111年深耕計畫,將持續媒合各項藝術領域,凝聚多元跨域的藝術實踐能量,持續發展更多不同可能性,並透過計畫挹注,將其實踐為具當代、科技及跨域的教學研究中心(如110年所提非物質文資科技教學中心、肢體藝術實驗教學中心等),逐步拓展為中心聚落。
(二)分項子計畫
1.文物維護研究中心
本校成立校級「文物維護研究中心」,並已投入420萬元進行三期空間整建及設備購置。在國際間之綜合性修護單位如在歐美國家如英國利物浦的修護中心、英國的諾丁罕修護中心、美國的盧德修護中心及西北檔案保存中心等,皆於地區間擔負文物保存與修護之重要責任。而大學為主的修護單位,如美國卡內基大學藝術修護研究中心,其與卡內基中心、卡內基藝術博物館和美國國會圖書館合作,其藝術博物館和美國國會圖書館合作,對其所收藏的畫作、紙質文物進行研究,充分落實高教學術特色鑲入文物保存;並進行修護研究及科學分析;而英國坎貝爾歷史維護研究中心,針對各類修護專業提供期程長短期課程,修業完畢之學生可獲該中心所出具之證明,吸引許多學生選課,此類似臺灣專業學程課程,因此吸引許多文化單位工作之在職人員進修,以自我提昇專業知識。以上各可知文物保存修護觀念已普遍存在於歐美國家,地區型保存修護研究文物保存修護之觀念已普遍存在。而其修護研究機構的設立,可在學術基礎上擴大效應,同時帶動地區性學術基礎與產學合作擴大效應,同時帶動地區歷史文化、保存重要傳統工藝。
2.科技藝術實驗中心
面對數位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讓影像內容的創作或生產,不再侷限單一領域,影像科技技術已經大量應用於電影、電視的產製過程,為符合世界趨勢與市場需求,臺藝大已成立具學術與技術研究兼具的科技藝術實驗中心」, 109年亦投入逾600萬元進行空間整建及購置相關設備,期以影像內容為核心,導入創新科技技術專業課程,可望在影像內容產製的基礎上,發展創新教學模式,同時有效發展學校特色、帶動產學合作專案等效應。
3.聲響藝術實驗中心
表演藝術是為戲劇、舞蹈、音樂及視覺藝術的動能,其中音樂佔有極其重要的角色與地位。現今音樂的展演除焦點聚焦於展演者本身的技法外,研究及分析各式聲音的發響亦成為左右展演品質的要素之一。因此,發展音樂科技研究為未來音樂展演的重點項目之一。近年本校舉辦各式藝術與科技結合的複合展演,發展音樂科技研究,邀請國際知名藝術家及音樂研究中心來校交流,以音樂創作及演奏為核心,多軸發展國際藝術展演趨勢,使本校走在國際藝術發展的尖端,建置「聲響藝術實驗中心」。
4.非物質文資科技教學中心(110年起新增執行)
有形的文化資產得以修護,但現今無形文化資產(又稱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時間推移,保存及傳承即會漸漸不易,至今需求性與迫切性,亦日趨重要,鑒於本校在文化資產保存與維護的技術層面已有豐厚的基礎,不僅具有優良的歷史發展軌跡及匠師薪傳技藝的成熟體系,同時享有豐厚的業界師資、教學產研能量及數位化保存科技儀材暨相關設備,更擁有發展古蹟藝術修護學系與創建文物維護研究中心的成功經驗,故有望於110年至111年期間,增設「非物質文化資產科技研究中心」。
5.肢體藝術實驗教學中心(110年度起新增)
肢體動作開發與動態設計具有無限潛能,可聯結當今最先進之動態捕捉系統、視覺特效及數位影像保存技術,實質產出肢體藝術的多元應用與跨域實作。本校具備國內大專院校中相形完備之表演藝術學院體制,且素以兼顧學術理論與實務應用為特色,為符合時代趨勢,建置「肢體藝術實驗教學中心」,並研究身體部位、肢體動作、表情、語言及表演者技術等肢體表演藝術媒材,運用實踐科技藝術上。
6.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
本校策畫及執行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有效運用本校藝術特色型優質學府之利基優勢,廣邀享譽國際盛名的臺灣、俄國、法國、德國、奧地利、加拿大、韓國、中國大陸、香港等藝術表演團體與藝術家們匯聚於本校,並結合本校表演藝術學院各系所之藝術教育成果,精心製作各類型表演節目。作為藝術教育推廣專場活動,邀請鄰近及偏遠地區學校參與,帶來精彩示範與認識劇場活動,實現臺藝大作為藝術高等學府所應肩負之社會責任理念。
7.大臺北當代藝術計畫
21世紀的教育著重全人化的栽培,臺藝大承攬此重要使命,不僅以典藏、教育等活動推廣,並積極建設良善的基地成為質地精緻的展覽場所,整合藝術聚落(實驗、創新、交流)以及駐村工作室作為基礎,向內引進國內外藝術大作,向外以藝術教育創造新趨勢作為藝術大學對於社會文化品質進化的領航員。臺藝大近年經由推動大臺北當代藝術計畫及其系列而逐漸擴大至城市藝術文化營造、創新實踐與藝術專業策劃、匯聚與培育人才、單位結盟與效應、以國際視野創造藝術趨勢、提升藝術產業能量。